来源时间为:2023-08-25
时不我待拼经济,跑出发展“加速度”!进入2023年,全国各地纷纷亮出了“拼经济”的“主打牌”,所有可以启动的“开关”都拨向了经济增长一侧。
那么,作为中原内陆城市,许昌在拼经济的赛道上,如何突围赶超、勇立潮头?
正如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所强调的:要继续聚焦“心无旁骛抓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这条主线,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鼓足干劲,聚焦聚力,拼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拼经济,先要稳运行。
“稳”,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将“稳增长”放在了“三稳”首位。只有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才能稳住预期、提振信心,高质量发展才有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许昌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动能结构、经济结构上,工业竞争力长期保持全省前三位,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稳”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稳运行,方向不可偏颇。我们需继续“在稳定经济运行上下功夫”,加强监测调度,抓好助企纾困,用活一切政策,想尽一切办法,全力稳固经济全面恢复基础。
稳运行,更丝毫不可懈怠。唯有拉满弓、上满弦、加满油,看准发展大势、甩出浑身干劲,才能不断逼近“前方标兵”、拉开“后方追兵”、超越“左右强兵”,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拼经济,说到底是拼项目。
项目,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产业升级的“发动机”、区域竞争力的“千斤顶”。离开了项目,很多工作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许昌市今年382个省市重点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526.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3.4,投资拉动和产业带动效应持续释放……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正是许昌心无旁骛抓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的有力注解。
但也要看到,不管是项目的数量还是质量,我们与先进地市的差距都比较明显,各县(市、区)工作成效也不平衡。破解之道,唯有在强化项目支撑上下功夫,健全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机制,深化重大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完善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让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地许昌,搅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拼经济,重在扩内需。
消费是社会大生产的起点,也是终点。面对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我们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
“真金白银”的促消费举措,正在发力——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家、省多批次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省里近日又公布了持续扩大消费10条举措,条条货真价实,皆为“真金白银”。
许昌频频“出圈”,就是促消费成效的有力佐证——许昌市印发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实施方案,“五一”“端午”假期期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较2019年同期均大幅增长,消费市场加快恢复。
下一步,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国潮经济,汽车消费、家居消费、节庆消费……都可以是我们促消费、扩内需的下手之处。我们要在深挖内需潜力上下功夫,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意愿,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打造高质量消费供应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拼经济,关键在“提能级”。
如何“提升产业能级”?最核心的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质上就是对“傻大笨粗”传统产业的颠覆,就是对“高精尖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奔赴。
就许昌而言,制造业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是我们的最大“家底”。如何提升许昌市制造业的产业能级?唯一法可行——“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独行快,众行远”。推动集群发展,解决的是出路。产业集群效应越明显,越有利于集聚资源、提升配套能力,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目前,河南已明确七大产业集群、28条产业链,每条产业链均由省级领导担任链长。参照省里模式,许昌结合实际,确定了十大产业集群、16个产业链作为发展重点。这些“链”,多为制造领域,与许昌市坚持“工业兴市、制造业强市”的定位一脉相承。唯有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动延链成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在重塑产业格局中跑出加速度。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当一座城市敢拼敢闯、活力四射,这里必将是“风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