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旅游景点 > 正文

校服到婚纱,1638封邮件里的爱恋

发布日期:2023/8/29 15:31:48 浏览:36

来源时间为:2023-08-18

校服到婚纱,1638封邮件里的爱恋

2023-08-1813:22来源:姑苏晚报

责任编辑:姚丽濛

字号:

许昌婚纱照景点

2021年11月8日记者节当天,他们作为曾经的传媒学子选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领证。受访者供图

许昌婚纱照景点

拍一组复古园林婚纱照是他们独特的浪漫。受访者供图

许昌婚纱照景点

在苏州大学拍本科毕业照。受访者供图

开栏语

今天,“家有喜事”栏目正式开张了,迎来了第一件喜事报道和第一号喜报。追求美好、珍惜美好、传递美好,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快乐、见证快乐、快乐,在感动中感受温暖和美好,是开设这个栏目的初衷和定位。即日起,本栏目向广大读者征集各类喜事线索:嫁娶、订婚、添丁、庆生、升学、乔迁……一切有故事的喜庆之事,皆可致电本报新闻热线96466,我们将从线索中择优进行采访报道,让这份“纸短情长”的浪漫和祝福,传播得更广更远。

本报记者葛芝

“快办婚礼了,我想预约刊登我和老公的结婚启事,请问有哪些款式可供选择?”昨天上午10点,市民钱女士带着她和先生陈先生的结婚证,来到苏州新闻大厦3203室咨询喜报刊登事宜。

现场完成登报预约后,她顺手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一天继续着一天,我知道我所凝望着的只是你。“这是我很喜欢的话,希望我们的启事上能留下这句话!”而这句话也曾多次出现在钱女士和陈先生多年异地恋时互通的信件中。

7年时间,1638封邮件,串起了这对爱人的专属浪漫。

相识到相恋

一场“很长又很短”的社团招新

那时,他们是同一个学院的同学。

2014年之前,苏州对于陈同学来说,还是一座陌生的城市。这一年,他离开许昌的家,来到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求学,他与钱同学的故事,就在这片江南水乡开始了。

钱同学来自张家港,也是同年考入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的新生,虽然两人就读于不同专业,但却因为加入了同样的社团而结识。在苏大学生会文化中心新成员欢迎仪式上,陈同学记住了那个网名叫“十五的大饼圆又圆”的女孩,因为当时加入文化中心的传媒学子,就他俩。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也仅仅是同学,各自专注于自己的学业。轨迹的交汇点,落在了传媒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的招新现场。说来也巧,当时,他们同属外联部,一个是部长、一个是副部长,两人共同负责当年的社团成员招新工作。

此刻回忆,陈先生还能清楚记得钱同学第一次出现在面前的模样:“那天她穿了一身白裙子,蹦蹦跳跳地出现在面试教室,和我一起与新同学们畅谈。”那天的招新时间很长,也“很短”。钱同学的活泼可爱、落落大方深深地吸引了他。

随着社团工作逐步推进,两人的相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彼此的了解也更加深入,越走越近。2016年4月在金鸡湖畔,他们牵手了。

异地到同城

邮件、电话串起的思念

然而不久后,第一次考验摆在了两人面前:陈同学获得了苏州大学公派赴台湾交换研学的机会,一去就得是半年。

去,还是放弃?钱同学坚定地选择了支持男友去完成这次自我提升,而她只有一个要求:想要每天看到一封来自台湾的邮件。从此,一封封电子邮件串联起海峡两岸,寄托着他们之间的牵挂。

“现在我们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十个小时后我们会相距715公里,56天后我们会间隔一个海峡。但那又能怎样呢,心还在这里,就总会回来。”这是两人的第一封邮件。不知不觉,通信成了他们每天必做的事。而重聚后,他们写邮件的习惯依然被保留了下来,信件交流成为两人之间独特的浪漫。

2018年,大四的最后一学期,陈先生考取了四川大学的研究生,钱女士踏上了在苏州的工作岗位,两人又一次分别,一西一东、相隔近2000公里。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他们继续靠邮件、电话进行联系,并抽出时间,每两三个月见一次面。“虽然不容易,但我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异地恋是爱情的‘试金石’,试验成功才能终成眷属。”钱女士说。

对于这份感情,陈先生同样珍视。在他硕士毕业论文的致谢里,也有专属于钱女士的一段,“我做过最酷的事,不是求学七年从东走到西,而是和一个女孩一起战胜艰难险阻,携手走过了其中五年半的时间。”

2020年,正读研二的陈先生进入了选择毕业去向的关键期。留在成都,或许有更好的机遇;但在苏州,有自己的心上人。“这次,我选择跟随她的脚步,把我们的故事续写下去!”这个念头,让陈先生放弃了其他城市的求职机会,将所有简历投向了苏州。此时,苏州定岗特选招聘为这段缘分牵线,两人终于回归了同城。

亲友见证到全城官宣

一份历久弥新的专属婚书

“走过异地,便是一生。”两人的共同努力和相互理解,成就了一段佳话。因为两人都是传媒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选择在2021年记者节当天领证结婚。

然而因为一早的激动和兴奋,他们闹出了材料不全无法办理的乌龙,所幸驱车百里赶路补办证明,最终及时赶上了。“这些都是我们在时间记录簿中为领证那天放入的回忆书签。领证一周年的日子,我给老婆写了一封邮件,把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陈先生说,现在不时翻看,依然觉得“离谱又甜蜜”。

今年10月,陈先生和钱女士即将迎来两人的婚礼,1638封邮件串起的爱情已很有意义,但小两口总觉得,婚礼还差那么点仪式感。在他们看来,“报纸是承载时代记忆和光阴故事的最好载体,而文字又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浪漫感”。

“订婚、结婚,有亲友;如今,我们的幸福将有全城见证。”钱女士透露,婚礼现场,刊登有两人结婚启事的《姑苏晚报》将以特别的形式在亲友面前亮相。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