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旅游景点 > 正文

从内陆腹地迈进开放高地

发布日期:2023/10/17 10:48:53 浏览:50

普朗克高中已成为汉语教学的领导者。杜伊斯堡也是唯一一座拥有中国事务专员的德国城市,被称为德国的“中国城”。这不仅体现在有大量的中国企业到来,也体现在杜伊斯堡快速发展的华人社区以及文化交流。2023年9月20日晚,“丝路-莱茵”杜伊斯堡中国电影节暨第五届德国中国电影节圆满落幕,电影节取名“丝路-莱茵”,充分体现中德民心相亲,人文交融。

陕西:中欧班列国内“领先者”

聚力打造商贸物流枢纽。历经十年发展,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追赶者”“跟跑者”转换为现在的“领先者”,国际干线达17条,“ 西欧”集结线路达20条,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运输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陕西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连霍、京昆、包茂、福银、沪陕等高速公路快速辐射网;不断优化高铁路网格局,实现西安至北京、郑州、成都、兰州、银川等城市快速直达;加速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积极开展空铁、公铁、海铁多式联运试点示范,不断提升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杨凌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品牌展会投资贸易促进功能。

深入推进双向市场开放。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双向发力,优化全球产业布局,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目前,陕西省85家上市公司(含过会)中有46家涉足海外业务,2022年度实现海外收入730.69亿元。以陕鼓、法士特、延长石油等为代表的省内龙头企业加快布局海外市场。中俄丝路创新园、中韩(陕西)产业园等一批国际产能合作园区竞相发展,哈萨克斯坦爱菊粮油工业园、吉尔吉斯斯坦中大工业园区被列入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统计监测名录。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306家境外企业累计实现对外投资68.8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18.2亿美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扎实建设科技教育中心。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下,成立了陕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与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19个国家级、64个省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获批建设了西北大学“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以来,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所高校加入并开展多元交流合作,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名,有效推动了中外高校在科技应用领域的合作。

着力塑造丝路文化品牌。突出“丝路印记”在塑造本地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将“丝路长歌”“丝路曼舞”“丝路花街”“胡店”等文化 商业业态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成功举办8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7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3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国风·秦韵”陕西文化周、非遗精品展等一批文化交流项目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成立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与30多个境外知名高校和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间的文明交流互鉴。

建立健全丝路金融服务体系。陕西创新推出“中欧班列贷”、自贸港商票“运单融资”等产品,创新设立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白名单”,积极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和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建设,稳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通丝路”平台被评选为第三批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并成功接入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陕完成布局。西安银行累计支持陕西企业境外融资11亿美元,为“一带一路”贸易往来企业累计发放贸易融资金额18.37亿美元。

重庆: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典范

引领“一带一路”通道建设。统筹东西南北四向联通、铁公水空四式联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融合,加快打造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在全国率先开通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东可借长江黄金水道与渝甬班列出海,相连全球;西可通中欧班列(渝新欧)辐射欧洲;南可以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东南亚全域;北能走“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通“陆”联“海”,实现“一带”“一路”无缝衔接、内陆口岸与全球相连。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折算列超1.4万列,累计运输货值近5000亿元,形成50余条成熟运行线路,辐射亚欧40余个国家百余个城市。中欧班列(渝新欧)通过铁铁、铁水联运箱量近30万标箱,其中,中欧班列(渝新欧)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联运超1万标箱,与长江黄金水道联运超8.7万标箱。

强化开放平台体系搭建。立足通道体系优势,不断完善开放平台体系构建,已经形成了由4大国家开放口岸、6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10类功能口岸等构成的开放平台体系。并分别于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获批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兼有四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在行政体制上创新性地组建了独立建制的正局级管理部门——重庆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行政级别最高且为独立建制的口岸和物流管理部门,为重庆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定制化的制度保障。

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按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发展模式,重庆立足“通道 平台”的组合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创新“国际航空 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模式,与中欧班列B2B出口形成良性互补。2022年,重庆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达2214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近30。在“引进来”方面,全市各类外商投资市场主体超过6000户,世界500强企业达287家。建设中德、中意、中韩等12个国际合作产业园,为中外企业加强产能合作搭建起重要平台。2022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重庆实际投资2.73亿美元,增长6.7。在“走出去”方面,重庆小康、国际复合材料等121家本土企业“走出去”投资经营,投资领域拓展到40多个细分行业,带动5000多家企业的产品供应海外市场。2022年,重庆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0.86亿美元,增长21.4。

持续提升“软联通”水平。重庆积极承办“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等一大批重大经贸论坛和会议,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已经有意大利、英国、柬埔寨、日本、菲律宾、匈牙利、加拿大、乌拉圭、荷兰、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在重庆开设领事馆,与重庆建立国际友好关系的城市达52个,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的城市达110个,重庆的国际化和外向度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底,上合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和意大利商会等20余家外国商会和涉外机构落户重庆。

优化资金融通渠道。金融系统精准对接中欧班列(渝新欧)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大融资结算和科技创新支持,探索陆上贸易融资规则创新,构建全方位支持通道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主动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渝布局,先后支持新加坡企业在渝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支持泰国盘古银行在渝设立分支机构。组织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专项行动,上线跨境人民币“一码通”线上服务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投资往来中使用人民币。2013—2022年,重庆累计与“一带一路”103个国家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达2910.9亿元。

未来思考

当前,我省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能级开放载体平台为抓手,以高水平建设“通道 枢纽 网络”体系为关键,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为重点,持续深化经贸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力争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等方面做出特色、打造典范、形成标杆,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我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推动开放通道畅通畅联、扩宽扩面

通道是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石,是高水平共建合作的优先领域。要持续巩固提升河南综合交通优势,统筹推进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立体开放通道建设,不断扩大通道网络覆盖面,加快构建多路径、立体化、综合性、大容量开放通道体系,推动我省综合交通优势重塑再造,为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拓展国际航线网络。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加大“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航线资源开发力度,巩固丰富“东进、西扩、南至”的“Y”字形国际航线网络,着力构建国内国际长短结合、枢纽机场高效通达、支线航点广泛连接、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体系;加快国际客运航线恢复,开通更多郑州到欧洲、北美、大洋洲等国际客运航线,形成“五个区域、五个回路、十条航线”的洲际航线网络;充分利用第五航权,争取使用第七航权,持续加密全球重要货运枢纽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班航线,实现“空中丝绸之路”由“串点连线”向“组网成面”转变。

拓展中欧班列线路网络。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积极拓展新线路,加密往返班次,重点巩固中欧班列北线、中线通道,探索开行经东部沿海港口至俄罗斯和跨里海、黑海至欧洲腹地的铁海联运班列,经喀什的铁公铁联运班列,促进运输路径多元化;加快拓展到RCEP成员国的国际线路,争取将郑州至东盟线路纳入图定班列,尽快打通东盟至郑州水果国际班列绿色运输通道。

拓展内河连江出海通道网络。立足我省内河航道基础优势,着力优化完善航运通道体系和港口布局,加强河港与陆港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干支联动、“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体系;深化我省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联动发展,深入对接宁波舟山港、上海港、连云港等长三角港口群,着力构建东向出海新通道,加快开辟经中转至广东、广西等沿海港口的南向出海通道,实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效衔接;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开辟直达沿海港口的集装箱航线,为“豫货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拓展国际多式联运通道网络。以“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为原则,持续优化国际多式联运通道网络,加快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创新发展铁公、铁海、空陆等多式联运模式,提升不同运输方式一体衔接水平和联运效率;深化郑州机场空空周转试点,打造畅达全球、辐射全国的“空—空”联程航线网络;加快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和示范线路,争创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推动枢纽节点外联内通、聚流驻流

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交通物流设施群和交通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建设枢纽的目的在于增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吸附和产业转化。对我省而言,要结合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体系,聚焦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枢纽承载设施建设,持续拓展枢纽经济承载平台功能,在通道“引流”的基础上,通过枢纽“驻流”提升我省聚合要素资源的能力,推进交通功能与物流仓储、生产加工、跨境贸易、金融保险、数据信息等增值服务协调发展,推动我省国家物流枢纽和区域物流枢纽形成“极化”效应,实现货物资源由“过路”转向“集结”、由“流量”变为“留量”。

加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创新拓展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与卢森堡货航战略合作,完善卢货航专属作业区配套服务设施,持续扩大运力投放;坚持稳存量、抢增量,以欧美、东南亚航空客货运市场为重点,加大组织力度,推动航空客货运提质增效发展;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做大做强中原龙浩等本土主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加强新的基地航空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