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旅游景点 > 正文

从内陆腹地迈进开放高地

发布日期:2023/10/17 10:48:53 浏览:47

司、大型货代企业和物流集成商引进,加快DHL、FedEx、UPS区域分拨中心建设,争创世界级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示范区。

加强国际铁路枢纽建设。强化中欧班列(中豫号)“五统一”(统一规划协调、统一建设运营、统一品牌推广、统一策划招商、统一政策支持)管理,推动中欧班列“五统一”常态化运行,巩固提升中欧班列(中豫号)国际物流通道枢纽作用,加快构建全省陆港业务“一张网”。高水平推进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建设,统筹推动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建设与经开片区业务拓展,积极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经济区域,加强省际班列合作,不断提升集结能力;优化布局省内二级节点,加快建设安阳农资型、洛阳生产型、南阳保税型和新乡等国际陆港,推动各地陆港信息平台与河南“单一窗口”对接,加快实现数据互联、统一监管。

加强国际邮件枢纽建设。加快发展郑州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业务,积极拓展国际邮路,争取与更多国家和城市建立国际邮件直封关系,把郑州口岸打造成为国际邮件重要目的地和国际中转地;加强境内国际邮件集疏,瞄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要货源地,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加强省内挖潜,主动对接省内有进出口需求的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加快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和国际邮件枢纽优势。

加强国际冷链枢纽建设。依托郑州机场、中欧班列等,围绕高端果蔬、低温药品、冰鲜水产品、花卉苗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冷链物流需求,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冷链物流集成商合作,创新发展“航空 冷链”“中欧班列 冷链”“海运 冷藏班列”等多元模式,推动国际冷链物流、口岸冷链加工、冷链保税仓储、冻品保税展示交易等业态做优做强;不断提升配套服务和增值服务,着力打造全球重要的冷链物流枢纽基地。

拓展枢纽辐射联动发展空间。以通道为基础、以枢纽为节点支撑,加强与省外其他国家级枢纽的对接合作,协同建设中原—长三角通道经济带、京港澳通道经济带、陆桥通道经济带、济郑渝通道经济带等跨域通道经济带,聚合要素资源合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我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链接度和贡献度。

推动载体平台功能完善、能级提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试验区以及功能性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等载体平台是我省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我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和先导作用。推动河南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各类开放载体平台的质效和能级,不断增强要素融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二次创业”。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综合带动效应,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路径,锚定“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新目标,积极对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郑州机场、国际陆港、功能性口岸、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联动,着力打造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平台。

高水平建设自贸区2.0版。紧扣建设“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持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在实施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和原产地预裁定制度、创新账户体系管理、推动基金业扩大开放等方面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加快建设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区,争取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区域纳入自贸区范围,加快形成“临空 自贸 保税 口岸 航权”叠加优势,为拓展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提供重要支撑;在贸易便利性、投资开放性、金融要素流动性等方面积极探索自由贸易港基本框架,适时申建内陆空港型自由贸易港,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强力度上提升我省对外开放合作规模和水平。

加快打造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标国际贸易通行标准规则,创新监管服务,完善治理机制,推动口岸监管、运行、服务智能化,加快建设智慧、法治口岸;优化提升口岸功能,拓展延伸现有功能性口岸的增值服务,推动与沿海沿边口岸加强合作,增强口岸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项目,进一步拓展“单一窗口”功能,为我省跨境贸易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统一入口,持续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充分发挥航空港区口岸体系、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优势,加强航空口岸、国际陆港、功能性口岸、综合保税区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推动口岸、枢纽、平台和产业协调联动,大力发展“口岸 ”模式,着力打造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优化绩效管理为重点,着力提升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发展质效;立足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开展省、市、区三级专项招商,加快承接一批技术先进、带动作用强的外向型项目,不断拓宽业务领域;结合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建设,统筹推动新郑综保区扩区,积极申建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合改革试点;按照“边申建、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积极有序推进全省综合保税区申建,打造我省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衔接、供需对接

充分发挥我省产业基础完备、交通区位优越、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等优势,以打造7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28条千亿级特色产业链为重点,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强贸、工贸联动,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产业协作,推动通道、枢纽、平台、产业、贸易一体化互动融合、协同发展,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我省更多产业产品迈向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拓展产能合作空间。充分发挥我省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有效对接国际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需求,持续创新产能合作模式,不断提升产能合作规模和质量水平,重点围绕轨道交通、电气装备、现代农机、大中型客车及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有色金属加工等优势领域,加强与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合作,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专业化分工和紧密型合作关系,推进省内优势产能、先进装备、适用技术、标准规范、配套服务走出国门,在助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更加完整产业体系的同时,推动我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攀升。

大力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发展枢纽经济是我省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和制度型开放战略的重点之一,其关键在于将交通枢纽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打造竞争优势突出的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推动“流量”变“留量”。要做优做强航空经济,强化郑州航空港区龙头带动作用,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为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飞机及零部件制造维修等临空产业,着力打造万亿级高端制造业集群;要提质增效陆港经济,深入做好“班列 ”文章,系统梳理班列关联型产业,充分挖掘组织省内货源,创新开展“班列 园区”行动,推动班列与省级开发区、物流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融合联动,在具备条件的园区设立中欧班列货物集散作业点,带动省内关联产业协同发展;要培育壮大临港经济,以周口港、信阳港等为重点,谋划建设临港开发区,培育壮大钢铁精深加工、船舶制造、粮油加工、流通贸易为主导的临港产业集群,推动南阳、漯河等地依托内河港口,因地制宜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临港工业以及航运物流、融资租赁等临港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兴临港经济区。

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经济因素驱动第五次产业转移浪潮提速,安全因素推动全球产业链区域化、短链化趋势加快,特别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发展,欧洲能源价格等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以汽车制造、现代化工、半导体等为主的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先进制造业加快向亚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转移。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具备承接欧洲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现代化工、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转移的条件,要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深入推进对欧高水平开放合作,精准实施对欧招商引资专项行动,促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投资河南,推动和服务企业“走出去”开拓欧洲市场,不断培育我省开放合作新的增长点。

高水平建设经贸产业合作园区。聚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瞄准东南亚、中亚、非洲、中东欧等重点区域,推动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布局建设经贸产业合作园区,打造产业对接合作的核心载体和我省企业“抱团出海”的高端平台;探索开展常态化境外经贸产业合作区与我省企业对接活动,引导境外经贸合作区合理规划布局定位、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着力在产能对接合作、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打造一批品牌合作园区;借鉴“苏州产业园”模式,高水平建设中德(许昌)国际合作产业园等一批经贸产业合作园区,示范引领“一带一路”产业合作高质量发展。

推动国际贸易做优结构、做强品牌

高质量的贸易合作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和重点内容。要对标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持续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空间,在做大贸易体量的同时,着力做优贸易结构、做强贸易品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往来合作实现新提升。

高水平举办国际化特色经贸活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争取在高峰论坛推介河南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成果;谋划举办中国(河南)-卢森堡投洽会,机制化办好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巩固拓展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发展优势;继续办好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投洽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务实举办一批具有“一带一路”鲜明特色和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论坛展会和经贸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国际组织对接,争取更多国际性展会活动落户河南。

推动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外贸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巩固加工贸易优势,提升一般贸易占比,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和自主品牌,持续提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规模和水平。重点依托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加快引进加工贸易产业链高端领域的链主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推动扩大一般贸易规模,不断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在文化贸易、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推动郑州、洛阳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提质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采购贸易、二手车出口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制度型开放、对接规则

提升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推动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深化交流合作,在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自然人临时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等方面先行先试。优化通关一体化流程,持续高质量推进海关“提前申报”和“两步申报”,巩固压缩货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前置和后续环节拓展。

积极开展重点领域制度创新。贯彻落实《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建设方案》,在跨境电商、陆上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深化制度创新,强化规则探索,争取国际规则和标准体系制定话语权。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大新能源汽车、种业、医疗、教育、旅游、文化、金融等重点领域开放力度,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透明度和市场准入的可预期性。深化服务业准入后管理制度改革,推动放开经营模式、牌照、业务范围等负面清单之外的准入限制措施。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服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