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资讯杂谈 > 正文

许昌:规划研究连接许昌北站、长葛北站等四个高铁站的轨道交通线

发布日期:2020/7/14 20:11:59 浏览:2235

大河财立方消息4月29日,许昌市政府网站发布《许昌市加强基础能力支撑助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实施方案》。

其中提到,加快机许市域铁路建设,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尽快实现郑州、港区与新郑、长葛、许昌等地的高效通勤及产业园区的高效串联。加快推进三洋铁路建设进度,2020年8月底前完成灵井至许昌东段建设任务,全面开工许昌东至鄢陵段工程,尽早形成纵横铁路衔接的许昌枢纽,提升许昌铁路客货运输的集疏转换功能。

另外,强化铁路站的有效衔接,以许昌东站(高铁站)为中心,规划研究连接许昌北站、长葛北站、禹州站、鄢陵站等四个高铁站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连接京广铁路许昌站的便捷交通线路,构建多站合一的高速铁路枢纽。

方案全文如下:

许昌市加强基础能力支撑助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许昌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意见》(许发〔2019〕20号)精神,进一步强化基础能力支撑作用,实现“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助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会全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高速安全的信息网络体系,为加快“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支撑和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突出交通先导作用,协同推进郑许市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多方式交通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水平;科学引导水系功能,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防治水灾害,高效调配水资源,建设完善的现代水网体系;坚持保障能源安全与优化能源结构并重,探索多能互补、城乡一体的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到2025年,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品质全面提升,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1.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一是加快机许市域铁路建设,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尽快实现郑州、港区与新郑、长葛、许昌等地的高效通勤及产业园区的高效串联。二是加快推进三洋铁路建设进度,2020年8月底前完成灵井至许昌东段建设任务,全面开工许昌东至鄢陵段工程,尽早形成纵横铁路衔接的许昌枢纽,提升许昌铁路客货运输的集疏转换功能。三是大力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重点推进大型工矿企业、大型物流园区以及交易集散基地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尽快开工三洋铁路禹州矿山专用线、长葛中原铁路物流港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加快推动许昌襄城港区码头工程建设,推动运输结构调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郑许一体化发展工作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积极打造联动枢纽体系。一是强化铁路站的有效衔接,以许昌东站(高铁站)为中心,规划研究连接许昌北站、长葛北站、禹州站、鄢陵站等四个高铁站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连接京广铁路许昌站的便捷交通线路,构建多站合一的高速铁路枢纽。二是强化横向铁路与纵向铁路高效衔接,加快推进三洋铁路建设并加强与京广铁路连通,形成铁路纵横优势。三是适时规划通用航空机场,依托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发展通用航空,更好地支撑郑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联动枢纽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构建便捷客运交通体系。一是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以路网加密和强化联通为重点,开工建设国道311线许周界至许昌西改建工程、西外环西移(省道227许昌城区段改建工程)、国道234郑许界至禹州东环段改建工程、省道228禹州段改建工程。二是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为强化许昌各区域联系,进一步疏解京港澳高速郑许段运量,今年开工建设北绕城高速、许信高速公路项目。加快焦平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强化许昌东站的客运枢纽地位,构建多层次零距离换乘系统,形成以许昌东站零距离换乘中心为主的“1 4”零距离换乘系统。同时,充分发挥鄢陵的生态优势,规划研究鄢陵至港区快速通道,形成许鄢港15分钟交通圈和生活圈。(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4.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中心。一是加强物流通道建设。研究规划港区至长葛、港区至鄢陵、港区至禹州等专项物流通道,推动郑许物流通道向南延伸,连接漯河、平顶山、周口等豫南城市,提升物流能力。二是注重发展航空物流,规划建设郑许快递专线,鼓励发展城际快递、共同配送等多样化、专业化服务方式,拓展空铁、空陆联运和高铁快件运输等组织模式,推广“一单制”联运服务,打造豫中南空港物流中心。三是加快建设专业物流园区。依托交通优势,整合利用交通资源,加快规划建设通用集散型和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项目,着力打造加快推进许昌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构筑“内畅外联”的物流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

1.深入贯彻“节水优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之策,推动各领域、各行业提高用水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节水评价机制,持续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工作,指导推动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等载体建设,持续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将节水型单位创建纳入机关事业单位文明单位考评体系,发挥节水引领作用。加强重点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严格计划用水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推动节水宣传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着力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创文办、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巩固提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全面贯彻落实《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保护条例》,严格执行《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管理奖惩办法》,建立全市智慧水利平台,逐步实现人工向智能管理的转变。开展水生态修复试点,实施颍汝干渠综合整治、长葛市清潩河综合整治、小洪河综合整治、小黑河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拓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逐步完善城市水网建设,充分发挥水生态长廊、河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中心城区东部水系坚持以水系连通、恢复水面为重点,乡村河流坚持以清洁河流为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向乡村拓展。进一步加大引水开源,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再生水输送工程,谋划实施禹州沙陀湖调蓄工程等重点水源工程。(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有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加快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和市政供水管网改造,加快中心城区北外环以北区域及永昌路、天宝路、文峰北路等路段供水管网的建设环通,消除现有供水盲区,扩大曹寨水厂供水范围,提高与市区现有供水管网互联互通能力。坚持“集中化、市场化、地表水源化、城乡一体化”的原则,充分利用南水北调等水资源,禹州市、长葛市、建安区分别规划建设1座5万人以上规模的标准化水厂。全面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监管,探索建立农村供水智能化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对水源、水量、消毒、管道压力、场站环境安全等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4.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防洪工程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确保安全度汛。实施北汝河大陈闸等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鄢陵县清流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水利工程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进中心城区33处易涝点整治工作,特别是对城区易涝点进行重点排查,合理制定整改措施,加快实施改造项目,确保实现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持续开展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推进重点山洪沟(山区河道)防洪治理。(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5.不断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落实《河南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2021年)》,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加大雨污分流、雨污混流管网改造力度,科学确定污水处理厂布局和规模,未来三年内新建魏都区庞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示范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安区三达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共3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日。对瑞贝卡污水处理厂一二期、魏都区宏源污水处理厂、长葛市城南污水处理厂、邓庄污水处理厂、屯南污水处理厂一期、高铁北站污水处理厂等6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使出厂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按照“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魏清污泥处置项目建设,满足市区污泥处置需求。各县(市、区)要建成规范化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禁止重金属等污染物不达标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各县(市)根据实际实施雨污分流和排水管网改造项目,逐步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

1.提升电力、供热保障能力。一是持续提升骨干电网保障能力。按照配电网规划要求,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影响城市发展的电力线路工程改造项目。重点加快电气谷,长葛洗砚池等26项主网项目建设进度,完成120个配电台区改造升级。加快推进禹州西、袁庄等17项主电网建设项目前期进度。二是加快生物质电厂建设。持续推动禹州市、襄城县生物质电厂建设,争取2020年12月底建成投产。三是加快城市充电站(桩)建设。加快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建设,解决推广新能源车面临的充电难等问题。2020年年底前,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四是优化供热布局。按照“多城联建、产城联供”原则,支持河南能信热电有限公司异地搬迁和长距离向许昌供热,支持龙岗电厂节能化改造和供热改造。(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供电公司,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加强油气供应保障能力。一是推动输气管网建设互联互通。按照《河南省中长期天然气管网规划纲要(2020-2035)》要求,鼓励支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