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下设单位 > 正文

许昌最新规划出炉!明确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各开发区布局

发布日期:2023/4/17 12:49:56 浏览:121

来源时间为:2023-04-13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到您的

朋友圈

4月13日消息,许昌市发布《许昌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千亿级、500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和15个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个未来产业链,形成3个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培育引进10个引领型企业,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5个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关于产业布局,《规划》提到: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重点发展电力装备制造、电梯、工业、生物技术等产业,提高用地集约程度,加大研发力度。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重点发展电力装备产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业态,聚焦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等领域,加快智能开关产业园、5G创新应用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

——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重点发展超硬材料、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网联汽车、食品及冷链等产业。

——禹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未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提高用地集约程度,推动产业向中高端环节延伸产业链,建设产业集群。

——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未来重点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型,培育高纯硅材料、碳基新材料、光伏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硅碳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鄢陵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未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产业,提高用地集约程度,提升产业能级。

——魏都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未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加大研发力度,鼓励企业布局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提升创新能力。

——建安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未来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环保装备及服务、发制品、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及包装六大产业扩容提质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培育壮大。

《规划》还就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重点任务: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构建产业生态,重点发展、5G、、等信息产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终端品牌打造、产业基地建设、商业化应用,建设全国重要的大数据创新中心和计算产业发展高地。持续提升5G产业集聚度和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构筑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地。

——云计算产业。支持发展建安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电子信息产业软硬件研发生产基地和销售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发展“Huanghe”等品牌及高附加值产品,培育服务器、PC机、平板电脑等系列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引进产业链核心元器件、关键材料等配套企业,打造计算设备产业集群。围绕原材料生产、软件研发、中间件制造、终端产品制造、流通和消费等关键环节,依托现有、SMT贴片和机箱结构件生产能力,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形成计算机主板等生产能力,引育一批上下游核心企业,形成产业基础扎实、运行模式先进、上下游联动协同、发展动力强劲的电子信息产业链。选择电力装备、智能制造、、等典型领域,以端到端的产业生态需求为牵引,着力培养人才,完善人才引进制度,集聚创新要素。打造产业门类健全、结构合理、产业聚集发展程度高、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具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和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云计算生态圈。

——5G产业。以“创新驱动、需求牵引、重点突破、融合发展”为方向,完善5G生态合作产业链,助力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统筹5G基站规划布局,将5G基站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完善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打造5G研发创新基地,支持5G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吸引一批5G领域新型研发机构落户许昌。发挥长葛市、魏都区、建安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优势,积极培育以5G 网、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5G基站配套设备为重点的5G产业,着力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加快提升5G产业集聚度和产业发展能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5G产业集群。

——大数据。加快构筑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支持云计算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布局高端前沿性信息产业,推动我市成为省内一流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河南省电气工业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等特色大数据示范中心建设。搭建面向产业应用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将生产运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行业运行等非涉密数据向社会开放。引进产业大数据应用核心龙头、产品应用和服务企业,推进全市大数据动态项目库建设,推动有物联网基础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创建国家、省大数据示范应用试点,在全国形成比较优势。

——人工智能产业。大力推广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应用。推动提高华为(许昌)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智创中心赋能升级水平。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智能感知、识别、交互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积极孵化和引进一批智能识别装备研发及生产应用企业,推进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人机交互等模块的技术跟踪与研发。推动现有生产企业与工业企业加强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关键技术研发,鼓励优势龙头企业建立人工智能研发机构,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联动发展。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需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安保、智能医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以及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一批“AI赋能场”,形成与我省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局部优势,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

——智能传感器。围绕环境监测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和汽车传感器,重点发展基于MEMS工艺的智能传感器,加快MEMS研发中试平台建设,着力形成“研发设计-材料设备-芯片制造-系统应用-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条,推动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联动发展新格局。

二、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与先导,也是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必争领域之一。围绕硅碳新材料、超硬材料、气凝胶材料、氟新材料等领域,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延伸产业链为主线,加快产业化进程,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和产品水平,形成若干高水平、标志性新材料企业和产品。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着力构筑气凝胶材料、氟新材料产业链条,打造全国重要的硅碳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球超硬材料产业基地。

——硅碳新材料。围绕千亿级硅碳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原则,充分利用许昌产业基础优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力点,发展高性能煤化工新材料、、硅材料、功能性纳米材料、光伏新能源5大板块,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积极与省内外优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电子级多晶硅及单晶硅、区熔级多晶硅、晶元片、银浆银粉、拉单晶切片、高性能碳纤维原丝、负极材料、碳纤维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以硅、碳材料产业链为主线,产业链上的副产品互为原材料的硅碳材料“产业网”,稳步形成国内产业链条最长、循环经济效果最优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打造特色鲜明的全国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

——超硬材料。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和集群效应,坚持“高端化、复合化、制品化”方向,加快原辅材料、超硬材料及制品协同发展和金刚石功能化应用,引进和培育高端制品。巩固人造金刚石优势,大力发展宝石级金刚石、高导热高透光率多晶金刚石等,推动宝石级金刚石在领域应用,引导产业链向终端消费市场延伸。加快高档金刚石磨具、切削刀具、拉丝磨具、高效精密工具等高端制品的研发制造,推进功能金刚石材料在电子信息、光学、热学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全球超硬材料产业基地。

——发制品。围绕发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和研发平台建设,重点加强人发、化纤发和发套产品的技术研发,推进新型纤维材料、新型绿色助剂和生产工艺的研发,促进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强化平台服务,充分融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标杆龙头企业、质量技术机构等多方面资源相辅相成,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传统营销渠道与“两轮驱动”,加快发展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充分借助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平台、支付平台的力量,做优品牌,做强产品。实施许昌发制品营销全球工程,巩固美国、非洲市场、拓展东盟等“”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占领高端消费市场,开发国内市场,打造发制品国际知名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

三、生物医药技术产业

依托现代中医药、生物制药、、医用卫材产业基础,坚持大力培育本土优势企业,推进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承接医药产业转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壮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中医药、生物技术药、化学药品与原料药,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基地。到2025年,培育形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3家以上,引进国内知名制药企业20个,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0亿元,将许昌打造成中原“现代中药谷”、国内重要的生物技术药研发和生产基地、国家级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储备及基地。

——中医药。提升中药技术研发及生产工艺创新应用,推进现代中药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特色中药材原生态种植,加快中药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积极开展名医名方的新药筛选,研制一批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中成药产品或保健产品。加快发展口服缓释、控释等新型中药制剂,推进中药饮片规范化加工。加快研究对中草药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纯化技术,加强中药研究和中药制剂新技术提升,实现中药产品剂型多元化。建设集种植、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为一体且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技术。大力发展抗肿瘤、抗类风湿等抗体药物,加快治疗性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积极推动抗肿瘤和治疗心衰等细胞因子药物的产业化,探索支持核酸药物、干细胞等前沿技术创新,带动许昌生物技术药产业转型发展。支持优势企业积极跟踪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趋势,引进具有自主的新品种,同时积极寻求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作,拓展现代生物技术药物领域。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构建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积极搭建生物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应用平台、检测服务平台,打造一体化医药创新创业服务链条,将我市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技术药研发和生产基地。

——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加强新工艺、新辅料、新装备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制剂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围绕降压、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抗生素、糖尿病、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等社会急需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大力研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学药品。加快发展一批品牌通用名药的仿制药,推动手性医药中间体合成和拆分等研发和技术攻关,实现向高端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升级,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加快形成全省具有重要影响的化学药生产基地。

——医用卫材。巩固提升医用防护用品优势地位,利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完善的机遇,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医用卫材产业全链条发展,重点围绕防护用品(、医用防护服、隔离衣、医用手套、压缩产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