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下设单位 > 正文

河南许昌政府重教纪事:出实招解教育头疼事

发布日期:2016/6/30 23:10:44 浏览:420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市盘活闲置校产,破解城市“大班额”;政府“埋单”,化解高中校债务;政府购买服务,解学校缺编难题。一剂剂“猛药”让当地教育顽症药到病除。

“今年市委、市政府针对教育问题的文件,没有空话套话,可操作性强,是对多年来制约教育发展的顽症下了一剂‘猛药’,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日前,河南省许昌市教育局局长高建国兴奋地对记者说。不仅是出文件,而且重在落实。在许昌采访,记者就捕捉到几则反映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破解教育难题的故事。

盘活闲置校产,破解城市“大班额”

许昌市粮食学校,是上世纪由粮食主管部门举办的一所中专校,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停办数年。该校有近18亩土地和7000多平方米的建筑,教学设施齐全。由于部门利益、人员分流等实际问题,尽管学校处在黄金地段,但对于一处闲置校产,许昌城区的中小学只能眼看着这些宝贵教育资源“睡大觉”,而不得不忍受每个班八九十人的“大班额”煎熬。

许昌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文件,“催促”市财政、发改、国资、教育等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拉网式排查,既摸清“总家底”,又摸清“闲置浪费的家底”,让各相关部门摒弃门户之见,把义务教育发展作为各职能部门高效执政的“试金石”。这样,全市搜出了十多所闲置不用或“大材小用”的学校。

“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的精神,这十多所学校都将划归教育部门使用,由财政投资稍加改造,直接办成中小学校。”高建国告诉记者,“像许昌粮食学校,政府只需投入几百万元,就可以办一所4轨24个班级的完全小学,解决1200名孩子的入学问题,这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政府“埋单”,化解高中校债务

“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解决教育问题的文件,在我们许昌是里程碑式的。”许昌高中校长宫少华告诉记者。

宫少华是从一线教师,到学科骨干、学校中层、副校长、校长,一步步干上来的。他亲历了许昌高中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承受了因硬件设备欠下的债务压力。

“改善办学条件欠下的2000多万元债务,每年的银行利息就得还160多万元,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宫少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学校每年按照政策收取的费用,学校只能使用400万元,扣除银行利息,剩下的只够维持水电费等杂项开支。

“现在,学校的债务由政府来偿还,真的让我们这些负债校长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宫少华感慨地说。

“仅市区的4所高中,就需要化解债务3000多万元。全市共有30所普通高中,各县的学校,尤其是示范性高中,都在争创活动中欠下了一笔数量不等的债务,加在一起有近6亿元。如今由政府来偿还这笔债务,说是为学校解了套,一点儿也不过分。”许昌市教育局副局长代廷安深有感受。

政府购买服务,解学校缺编难题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民生!”在许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解决教育难题的专门文件中,不止一次地讲到了这样的话。

市委、市政府的文件是隔靴搔痒,还是为教育发展办实事、解难题,许昌市第一中学校长杨改莲对此感受最深。杨改莲告诉记者,作为许昌市几百所初级中学的佼佼者,他们这所学校多年来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缺编压力。在2000年前后定编时期,按照13.5∶1的生均比例,编制部门为他们学校核定的教师编制是203人。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学生人数由当年的2000多人,快速膨胀到如今的4000多人,由于种种原因,编制始终没有增加。

针对许昌一中这样的缺编难题,许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文件中,特意增加了这样的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编制实行统一管理,根据各学校教学需要和学生变动情况,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每年对其教师编制数调整一次。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未核定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和劳务派遣方式适量招聘临时教师,购买岗位由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和市教育局核定,并报市编委批准。”

高建国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今年下发的文件,成为许昌市治疗教育顽症的一剂“猛药”。由于是多部门联合办公,共同对市委、市政府负责,解决问题非常顺利,一批通过整合、改造的学校,秋季开学就可以投入使用,市区将新增多所优质学校和数千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位。(本报记者郭炳德)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