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百姓生活 > 正文

许昌:创文先惠民让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发布日期:2016/11/2 1:34:07 浏览:438

导读: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各城市社区、公园、广场以及居民聚集地段,普遍设立了便民的健身场所,并配备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材和设施。几年来,我市体育健身器材进社区工作稳步推进,供群众健身娱乐的场地越来越多,为市民锻炼健身提供了方便。

近年来,许昌市借力“创文”工作,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取得了瞩目成绩。如今,漫步许昌街头巷尾,你会发现供群众健身娱乐的场地越来越多;市区公厕从四处漏风的简易旱厕变为现代化的环保、可移动公厕;周末到许昌图书馆看书、借书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4.73、39.84、9.68平方米。

和谐许昌、宜居许昌,市民乐享幸福生活。记者牛书培摄

惠民工程一:在家门口的免费“健身房”,出出汗感觉“倍儿爽”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各城市社区、公园、广场以及居民聚集地段,普遍设立了便民的健身场所,并配备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材和设施。几年来,我市体育健身器材进社区工作稳步推进,供群众健身娱乐的场地越来越多,为市民锻炼健身提供了方便。

在市区生活、工作近60年的退休干部祝新亮道出这样一番感慨:“10年前,群众健身意识还不强,运动方式不外乎跑跑步、打打球,要借助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只有自掏腰包去健身房。这几年情况不一样了,市区几乎所有广场、游园都设置有各类健身器材,就连居民小区、家属院基本上也有了公共健身场地。茶余饭后,我和老伴儿经常去家门口的免费‘健身房’出出汗,感觉神清气爽、浑身轻松。”

在市区解放路中段居住的刘雨声说:“我白天很忙,没时间锻炼,经常晚饭后带着孩子去帝豪游园,那里的健身器材比较多,有单杠、双杠、太空漫步机、弹振压腿器、三围扭腰器、伸腰展背架、腹肌训练器、坐立式腰背按摩器、上肢牵引器等,轮番做下来,身体舒展了许多,回到家一冲澡,睡得很踏实。在公共场所设置健身器材,确实是政府部门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实事!”

记者从市体育局群体科了解到,2013年,许昌市投入资金70多万元,在广场、游园以及10余个公共社区安装健身器材近200件,并负责日常维护和更新。截至目前,由政府投资安装的健身器材基本上覆盖了市区各广场、游园。有单位管理的居民小区和家属院,也纷纷开辟公共健身场地,筹资安装健身器材。

惠民工程二:“量体裁衣”,公厕、生活垃圾中转站“华丽”变身

公厕,是城市文明的缩影。

近年来,许昌市结合“创文”工作,每年都把公厕提升改造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来抓。从四处漏风的简易旱厕到水冲式公厕,再到现代化的环保、可移动公厕,公厕的变迁成为许昌文明程度提高最直观的佐证。

8月13日,记者在市区建设路与古槐街交会处一公厕,见到了公厕保洁员马广普。在马广普眼中,近年来,市区公厕经历了“华丽”变迁。以马广普管理的公厕为例,该公厕投入使用十几年,之前大小便池为通槽式,抽水设施老化,部分墙体脱落开裂,日常保洁困难。

马广普说,通过提升改造,现在走进该公厕,看到的是窗明几净的景象:入口处的大理石洗手台被擦得锃亮,卫生间里橘红色的塑板隔间显得十分清爽,暖色调的地砖和墙砖搭配,一改以往公厕灰头土脸的形象。

另外,我市在对公厕进行提升改造时,不光提高公厕的实用性,而且提高其景观性。例如市区清潩河游园内有两个大象、蘑菇造型的建筑。不少人走到这里,会认为它们是为了衬托游园美景而建造的,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公厕。不少游客说,这两座公厕根据所处环境“量体裁衣”,将“厕”融入“景”中。

据了解,2013年,市委、市政府计划投入275万元,对市区37座公厕、11座生活垃圾中转站进行了内外墙瓷片更换、室内外地坪修补、门前地面硬化、屋顶防水改造等方面的提升改造,将原来的三类公厕改造为二类以上公厕,基本配套设施等达到“二星级”标准。

同时,按照创建无障碍城市的标准要求,改造后的公厕都增设了残疾人无障碍如厕设施,为残疾人如厕带来便利,真正把我市的公厕打造成城市一景、城市的亮点。

今年,市委、市政府又筹措资金,对市区10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对6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屋面、内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压缩设备5套,并在便民服务上有了新举措,在市区人流密集的10个区域设置“公厕地图”。

惠民工程三:许昌“三馆”充满现代元素,是市民周末休闲好去处

位于许都公园南侧的许昌博物馆、许昌城市规划展览馆、许昌图书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许昌市最大的单体公益项目。

许昌博物馆、许昌城市规划展览馆、许昌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27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2.14万平方米、城市规划展览馆0.89万平方米、图书馆1.31万平方米、公共服务面积0.93万平方米。2011年5月18日,许昌博物馆、许昌城市规划展览馆、许昌图书馆在经历两年多的建设后同时开馆迎宾。一座城市文化新地标在东城区耸起,一个提供文物参观、规划展示、图书阅览等文化服务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开始服务市民和游客。

“环境非常好,充满了现代元素!”市民温玉华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对许昌博物馆、许昌城市规划展览馆、许昌图书馆赞赏有加,“有同学或者客户过来,我喜欢带他们到这些地方看看,可以了解许昌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蓝图,还可以安静地看书。这些地方彰显了许昌的城市软实力,是外地人了解许昌的窗口。”

如今,周末到许昌图书馆看书、借书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暑假,每天早上读者在图书馆门前排队进馆的情景已经成为文明莲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该馆社会科学阅览区图书管理员赖汝晓告诉记者,社会科学阅览区藏书约8万册,每天人流量五六百人次,尤其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咨询量和借还量相当大。该馆馆长安玉龙介绍,2011年5月图书馆新馆运行以来,年均接待读者超过20万人次,馆内书刊年均流通超过34万册次。目前,持证读者有8000余人。

林水一体生态画卷,让市民有了更多的休闲场所

对我市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篇大文章。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花木之都”等称号,为打造宜居许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增添了强劲动力。

2013年,西湖公园经过提升改造,以生态提升为主线,凸显水体和植被,外墙全部透绿,绿化率在90以上,成为城市中心的“绿肺”。

8月13日一大早,市民李秋菊来到西湖公园,边散步边呼吸新鲜空气,内心无比舒畅。“自从西湖公园提升改造之后,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在小西湖旁散散步。我喜欢这样的休闲方式。”李秋菊说,近年来,许昌市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了诸如许都公园、春秋广场、文峰游园、许扶运河游园等,市民有了不少可以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在生态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建成区绿地面积从2005年的1368公顷增加到2778.4公顷,绿化覆盖面积从1541公顷增加到3187.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从336公顷增加到505.2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4.73、39.84、9.68平方米。

同时,许昌市先后建成了许都公园、运粮河公园等26处公园、广场、游园,完善改造了西湖公园、清潩河游园等20处公园绿地,增建了园林小品、亭廊、景石,配置了健身器材、石桌等,为城市增添了绿色亮点,真正做到创文先惠民。(许昌晨报记者张莉莉张铮)

《许昌:创文先惠民让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相关参考资料:
幸福指数、农民幸福指数报告、中国城市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城市排名、中国人幸福指数、员工幸福指数、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全球幸福指数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