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旅游景点 > 正文

2013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9/4 17:15:48 浏览:1028

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0亿元。科学编制商务中心区、贸易加工区、中原电气谷拓展区等各项规划,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围绕主、副中心建设,着力抓好芙蓉湖、芙蓉广场、北海游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商务中心区发展,扎实推进企业总部建设,确保移动公司营业用房、芙蓉国际城市综合体等2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谋划实施会展中心、演艺中心等特色服务业项目。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抓好学校、医院、公租房等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组团城市。全面完成许禹快速通道建设,启动省道103线禹州至襄城段改建等6条国、省道建设,加快永昌大道、中原路等道路建设,完善“一中心五组团”快速交通体系。推动5个组团城市加快老城区连片改造和新城区整体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增强人口承载能力。同时,积极推进30个中心镇建设,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向镇区转移,推动中心镇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扎实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落实“两个优先、五化十有”,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配套完善。突出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加快安置步伐,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积极稳妥健康发展。

三)着力新型工业化主导,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自身内生动力并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集聚集群发展,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重点抓好200个亿元以上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依托中原电气谷核心区,做好规划,争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产业集聚区功能性、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集中规划建设公租房性质的职工公寓,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力、竞争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施100个省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和30个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力争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900亿元、900亿元、300亿元。实施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进延链补链,增强产业链条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集群规模和水平。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持续推进“3615”现代物流业提速工程,大力发展钧瓷、生态等文化产业集群,完成招商银行入驻开业,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扶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社区养老等新型业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恒源发制品成功上市,5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深入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消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零专利”,力争新增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兴业”、商标和标准化战略,力争1家企业获得省长质量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深入实施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抓好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加大信息化平台、信息传输系统、通信服务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全面提高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着力打牢农业基础,持续促进“三化”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农业公司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粮食总产稳中有增。推进“五县十乡”万亩高产示范片和“千亿斤”粮食生产项目,全年新建高标准粮田39万亩。加强科技、信息、农机、气象、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各环节、全过程专业化发展。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形式和多层次发展,逐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集群发展。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提升许昌鄢陵花木产业集群,抓好河南建业集团鄢陵绿色基地建设,发展高档绿化苗木和鲜花切花,全年新增花木面积5万亩。推动禹州、长葛、襄城生猪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规模,抓好“千场百区标准化提升工程”和畜牧园区建设,畜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扩大烟草、蔬菜、中药材、蜂产品等特色产业优势,全年蔬菜复种面积100万亩,烟叶和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15万亩和40万亩。突出抓好河南襄城烟草产业集群里川示范区规划建设,推动烟草、生猪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流转面积达到148万亩,新增农业合作社200家。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扎实推进6条中小河流、33座小型水库和10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及重点岁修工程。突出抓好灌区节水改造、防洪除涝、河道治理等11个水利项目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39万亩。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2.06亿元,新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20万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000口。加强扶贫开发和23个村整村推进工作,新解决2.72万人脱贫问题。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做好移民后期帮扶工作。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源头活力和持久动力。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扎实进行20家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劣势资本退出,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产权转让、依法破产、转企改制和内部改革。按照内部监管、行业自律原则,巩固改制成果,促进企业发展。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电广传媒、文博旅游等文化团体整合重组,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抓好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提高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率和发证到户率。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以价格杠杆推动结构调整。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加强政银企合作,整合优质资产资源,做大投融资平台。强化多元融资,开展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融资,推动城投债二期、集合债、企业债发行,实现全年社会融资总量260亿元,力争新增贷款180亿元,直接融资80亿元。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严厉查处非法集资行为,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科学推进征地拆迁,紧紧依靠群众,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政策,科学制定土地收储、出让、利用等计划,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推进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探索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训,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坚持煤电运联调联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生产保障能力。

六)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持续增创发展新优势。把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促进改革发展“一举求多效”的综合性举措,靠扩大开放带动全局、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6116”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围绕承接产业转移,谋划推介600个重点招商项目,合同引进市外资金1100亿元,突出抓好60个重点招商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围绕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依托10个产业集聚区,瞄准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办好第13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第7届三国文化旅游周、第8届禹州钧瓷文化节等重大招商活动,突出招大引优,着力开展专业化、集群式招商。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招商项目快速落地机制,进一步调动重点企业、相关部门、各级领导班子、沿海地区商协会的积极性,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主导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城乡建设等领域,集中推介一批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项目,力争服务业开放招商实现新突破。积极推介许昌新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吸引外资参与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吸引外资来我市设立医疗机构、投资文化产业。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认真谋划建设许昌承接区,承接临空产业转移。优化开放环境。建立服务企业和项目落地开工的快速通道,加快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中心、联审联批中心、投诉权益保护中心,构建“三位一体”招商引资全程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外商投诉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投资环境评价评议活动,强化投资环境的督查问责,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和各类产业载体配套设施,加快大通关建设,力争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半年挂牌运行,许昌海关申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七)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造美丽许昌。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为人民谋求长远福祉。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列入省千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惠民产品等重点节能工程。倡导“低碳生活”,加强公共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大周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突出抓好城区、高速公路及廊道绿化、西部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和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巩固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完成造林任务19.9万亩。加快禹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等12个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清潩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做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准备工作。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坚持规划环评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坚持“五禁止、五限制”,加强项目节能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八)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持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做好城镇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以上。加快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展各类培训20万人次以上。强化社会保障。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县级综合福利中心和社会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待遇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认真落实计生家庭奖扶政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重视解决弱势群体困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新建保障性住房1万套,逐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办好社会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43个新型农村社区学校项目,完成6所市区小学改扩建、3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农村中小学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改造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二期、许昌卫生学校扩建等项目,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快实施东城区三甲医院等5个重点项目和73个重大疾病防控、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扩大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惠民工程,抓好11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做好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市科技馆等文化事业项目,引导各类文化活动走进基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许昌市第七届运动会。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许昌创建,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打非治违”常态化,加强对煤矿、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