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旅游景点 > 正文

学巷街:新与旧在这里“相逢”

发布日期:2022/3/28 16:09:06 浏览:223

来源时间为:2022-03-23

许昌记忆

在老城与新城之间,在繁华与安宁之间,有一种存在,是新与旧“相逢”的景象。学巷街与春秋广场相邻,是一条老街,静谧是白天的声响,烟火是夜晚的气息。柴米油盐中,酸甜咸辣里,是这条老街丰富的凡尘味道。

这里曾有一所女子学校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民国时期女子学校的画面。100年前,女子们穿着浅蓝色校服,唱着歌曲《送别》,行走在校园内……这样的场景或许就是我们对那个年代女子学校的直观印象。

其实,在学巷街上,曾经有一所许昌县立女子小学。对许昌教育史有研究的许昌学院退休教师孟长根告诉记者,在民国时期,人们逐步冲破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女校开始兴起。

民国早期,女校很难招到学生。为了扩大招生,学校只好组织宣传队,挨家挨户地宣传,学校的老师则纷纷送自己的女儿入学。很多名门望族因为有留学的经历,对女校比较认可,也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他们给老百姓做了很好的示范。这或许就是学巷街名字的含义吧。

手工业作坊曾经繁华

如今的学巷街是一条繁华的街道。而在旧时,学巷街周边都是镌刻墓碑、裱糊“香车纸马”的作坊,还有剁麻捻的铺子。

“我记得小时候,学巷街到处是剁麻捻的铺子,一人一个树墩子,坐在街边把水泡过的旧麻绳剁成麻绒。这麻绒掺入泥中抹墙,可以增加强度。”已经85岁的马德彪大爷说,他原先在奎楼街居住,拆迁后搬入了春秋广场旁边的楼房。说起学巷街的旧事,老人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他说,那时候,他只要走到学巷街,刀剁麻捻的“噗噗”声、织箔用的吊坠互相碰撞声便不绝于耳。麻絮纷飞、尘土飞扬,繁忙之处毫无次序可言,使本来就不宽敞的春秋大剧院门前显得拥挤不堪。

马德彪回忆道,抗日战争时期,位于学巷街北口的春秋楼被日军占据,成了食品仓库。这里食品堆积如山,而外面的饥民却食不果腹。

新与旧在这里“交融”

学巷街的老住户陈新喜告诉记者,20世纪70年代,他结婚成家,当时家里有3间旧瓦房,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后来,随着孩子逐渐长大,3间瓦房已经住不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区旧城改造的大规模展开,学巷街一带被整体拆迁,取而代之的是新建成的春秋广场。

陈新喜和他的儿女们都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子。如今,每当和儿孙一起徜徉在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春秋广场,他总是不忘给孩子们指点一下自家旧宅的位置,感叹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为了彻底改变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当时的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和极大的魄力,决定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兴建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春秋广场。

春秋广场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城市发展的进程,为许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故事,既代表城市的历史,又承载城市的未来。

学巷街就是这样一条老街。它是新与旧的“交融”,也是人间烟火最真的味道。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