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百姓生活 > 正文

许昌:“华夏药都”香飘四海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4/3/20 21:52:50 浏览:3

来源时间为:2024-03-06

许昌,素有魏都、钧都、花都、药都、烟都等“五都四乡”的美誉。单说药都,就足以让许昌人自豪。

许昌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均设置了中医科,97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规范的中医馆;禹州市早在唐代就有“举办药会”的记载,明清时期跻身中国“四大药都”之列,中药材市场被确定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鄢陵县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中原一流”的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基地,杜仲花茶等系列保健产品产值逾5亿元……

中医药底蕴丰厚的许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如何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使“华夏药都”得以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厚重历史孕育璀璨文化

一块槟榔,圆滑难夹,却在药工的妙手之下,切成薄如蝉翼的槟榔片……2月17日,在位于禹州市朱阁大道的河南省青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来参观的游客目睹了中药材的捡、切、炒、炙等炮制工艺,连呼大开眼界。

许昌自古便与中医药产业密不可分,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远古时期,轩辕黄帝来此开创“岐黄之学”。后世神医扁鹊、华佗曾来此行医问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来此悬壶济世。

神奇的传说、圣医的遗迹以及独特的炮制技艺,赋予了许昌医药之源的特质、医药之魂的风采,成就了许昌灿烂厚重的中医药文化,也带动了药市的兴起和繁荣。

禹州药市始于大唐,盛于明清。明洪武元年,朱元璋曾诏令药商汇集禹州,成立药商会,使禹州成为当时全国性的药材集散地。至清乾隆年间,禹州已形成春、秋、冬三季定期药材交易会,有大小药商2000余家,药行、药棚林立,药庄、药铺环伺,出现了“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的繁荣景象,每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十分壮观。

长期的药材交易,使禹州药市因经营门类的不同,形成了药棚帮、丸散帮、甘草帮、怀药帮等18个帮会组织。目前,当地仍存有“山西会馆”“十三帮会馆”“江西会馆”“怀帮会馆”等,是中医药文化的珍贵历史遗存。

在鄢陵县彭店镇万亩金杜仲园,粗壮笔直的杜仲排列整齐,一个个昂首挺立,生机勃勃。“杜仲全身都是宝,叶、皮、花、果、根都可以得到高效加工利用。其中,杜仲叶是制作杜仲茶的原料,由花艺公司统一回收、晒干之后,卖给四川、贵州、山西的生产厂家,加工成为杜仲系列产品。”鄢陵县花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红初说,全县杜仲花茶等系列保健产品风行市场,是带动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许昌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许昌的道地药材,有着优良品质。道地药材是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下所产的药材,由于栽培技术、采收、加工都有一定的讲究,相较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质量好、疗效佳。许昌有道地药材36种,其中《药典》有记载的本地道地药材11种,6种药材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

遵古炮制,独树一帜。许昌既有丘陵山岗,又有河流平原,多种地貌特征集于一身,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几十味道地药材的原产地。而让药用植物真正蜕变为中药材,减毒性、增药性,还需要“炮制”这一关键技艺和转化过程。千百年来,当地匠人遵守名医古法,不断发展创新,推动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药交会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华夏药都”殊荣。

传承创新推动产业蝶变

许昌原本不产青蒿,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蒿种植基地。

2月16日,在河南天源生物科技公司,青蒿素系列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天源生物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名院大所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双氢青蒿素等系列医药产品研发项目入选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主持的国家新药创制重大项目子课题,项目全面投产达效后,可年产60吨青蒿素医药产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大有作为。”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说,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难得机遇,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以资源聚产业、让优势变胜势,持续推动中医药经济全面发展。

高质量推进,大手笔建设。许昌市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以壮大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做大药业企业,持续规范中药材市场,中医药经济特色日益凸显。

以禹州为中心,许昌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年产药材10万吨。建成25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拥有近百家中医药生产和销售企业,药品流通业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逾30亿元。

产业链条化,发展集约化。许昌市以科技为动力,加强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联动和协同创新,使中医药产业从上游向中下游迈进,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加速形成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材仓储物流和中医药养生养老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鄢陵县以“一核七小镇”为载体,总投资4亿元的怡馨园护理院已建成投用。

创新驱动,人才引领。许昌市着力实施“招才引智”计划,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志东博士等专家学者合作共建“现代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动物疫苗、中药保健等现代医药产业,延展医药物流和技术平台,打造百亿级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节会引领擦亮文化品牌

金秋时节药香浓。2023年9月下旬,由许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三届禹州中医药交易会举行。此次中医药交易会现场共签约校地共建、院企合作、企企合作、院院合作及中医药产业项目31个,参会海内外客商逾千人,签约总金额达到41.94亿元。

节会期间,还举办了全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论坛、河南省中药炮制技能大赛、中药材种植实物及标准化种植基地展、非遗大集等一系列精彩的中医药文化活动。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已连续举办13届的禹州药交会,成为中医药产业产品展示、经贸洽谈、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

为打造中医药质量品牌,许昌市围绕“质量保障、信息服务、现代交易、物流配套、政府监管”五大体系建设,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交易现代化,让传统中药材变得“耳聪目明”,逐步形成药材质量保障体系,促进药材制作全过程的质量提升。

搭乘“互联网+”东风,许昌建设中医药云平台,不断提升中医药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建成了全省首家也是唯一的第三方中药材检测平台,推动中医药产业链条延展和质量监管。

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指引下,许昌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谋划,成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出台了《“健康许昌2030”行动规划》《关于振兴中医药产业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长远规划,将城市中医药产业规划、专业园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批发物流、电子商务等各类企业的汇聚与资源整合。

以医药健康产业园为基础,许昌依托中药材炮制技艺、中药饮片加工、道地药材培育、中药材种植、中医药保健、中医康复、中药材流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总面积8.9平方公里的华夏药都健康小镇规划建设,打造一个辐射中原、功能完善的健康旅游小镇,一张展示药都文化精髓、充满传统文化魅力的华夏医药文化名片。

节会引领,合作共赢。许昌把中医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抢抓发展机遇,擦亮文化品牌,推动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为厚重的中原文化增光添彩!

编辑:张家祺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