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旅游景点 > 正文

许昌:奏响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市的时代强音

发布日期:2023/6/5 18:13:43 浏览:40

来源时间为:2022-10-25

许昌文旅这十年,文旅融合共绘‘诗与远方’。”9月26日,在“非凡十年出彩许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文化繁荣”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绍英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持续繁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为加快许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交上了一份优秀的文旅“答卷”。如今,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452.52亿元,占全省比重的18.8,位居全省第二。

这十年,文旅融合步伐铿锵有力;这十年,文旅融合绽放城市新魅力;这十年,文化惠民更加精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底蕴厚重——文化遗产“活”起来

非凡十年,文化出彩。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在自然和人文上都有着重要的标识意义。

截至目前,许昌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817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62处,古遗址古墓葬类文物1068处,重要三国文物古迹32处,各级各类博物馆18座,国家二级博物馆2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项目43个,代表性传承人7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1家;中国传统村落6个,旅游资源单体1291个。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何让现代人去触摸、去感受、去体验?

十年来,许昌市深入挖掘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激活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活态呈现,提高展陈质量。许昌市博物馆、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和许昌塔文化博物馆相继建成,展陈形式、方法不断创新,在数字化引领上先行先试。许昌市博物馆在2012年推出并荣获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的《许之昌——许昌历史文化陈列》,在2022年8月被评为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

——应保尽保,实现双赢目标。2016年6月,许昌市率先在许昌中心城区实施考古前置工作。随后,启动编制了《许昌市区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完成了灵井“许昌人”遗址保护规划和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筹措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加大文物维修力度,提升文物保存现状,达到了文物保护和利用双赢的效果。

——对外交流,讲好中华故事。拓展对外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曹魏古城景区联合体(含许昌博物馆、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曹丞相府景区)、神垕古镇景区入选“第二批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积极拥抱新媒体,构建许昌文广旅系统媒体宣传矩阵,为许昌市文旅产业“长红”助力。来自许昌的豫剧《黎明之死》赴加拿大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燕振昌》《灞陵桥》《撼天情》等6部大戏先后进京演出。连续举办钧瓷文化旅游节,建成了集钧瓷作品展示、钧瓷制作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钧瓷文化产业园区,钧瓷凭其厚重的文化内涵频频被选为“国礼重器”亮相于重大国际场合。

——文创开发,探寻传统文化。近年来,由许昌市非遗中心等单位牵头,连续举办了“名师出高徒”——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授徒技艺大赛暨优秀作品展、许昌市传统工艺展演展示活动、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活动等,促进非遗活化利用。“许昌礼物”从食品、钧瓷茶具到钧瓷文具、手机挂件,越来越多设计精巧、制作精良的文创产品,让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文物的好奇和兴趣,进而带火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

许君以昌——文旅“融”出新画卷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有了文化的加持,旅游就有了内涵;有了旅游的赋能,文化会更加生动。

近年来,许昌市不断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推动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全市新增25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旅游景区8家、3A级旅游景区13家,鄢陵县荣获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鄢陵县花都生态旅游度假区荣获省级旅游度假区称号、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荣获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称号、神垕古镇和曹魏古城荣获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称号、神垕古镇老街荣获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还有禹州市鸠山镇张家庄等34个村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长葛市佛耳湖镇等8个镇荣获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称号,全市文旅产品业态日益丰富,旅游形象塑造成效显著。“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大旅游品牌深入人心,各项文旅宣传推广活动不断展现城市新魅力。

为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2021年11月18日,许昌市成立了高规格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专班。专班成立后,设立创办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实验室,成立文旅文创课题组,按照“前瞻30年、谋划15年、做好近5年”的理念,编制许昌市“十四五”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规划。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许昌市认真规划文旅项目,打造“1 1 3 N”三国文化精品线路(博物馆 曹魏古城 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 32处三国遗迹遗存)。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打造数字三国IP,搭建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消费新场景。拓展地接旅游市场,培养导游讲解人才,嵌入研学旅行体验活动,开发新型文旅消费,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2022年7月,许昌市策划推出“烟火人间清凉一夏”暑期文旅消费活动,围绕夜游、夜娱、夜宴、夜读四大板块,组织开展系列文旅消费活动,市文广旅局主要负责人做客“文旅许昌”抖音直播间,为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乡村旅游点等文旅企业加油助力。

演艺进景区、非遗进景区、节会进景区、院团进景区,一个个活动的开展,一个个微场景的打造,不断调整和丰富着许昌旅游的新业态,一幅文旅融合的新画卷正在许昌大地徐徐展开。

彰显魅力——文化惠民“润”无声

“书香许昌”,一张许昌富有朝气的文化名片。致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地,许昌的步伐坚实而笃定。

——公共服务,效能提升。2021年7月,许昌市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在许昌城区,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种类齐全,在城区打造了35座城市书房,15分钟“文化圈”“阅读圈”已经形成。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103个乡(镇、街道办)文化站、244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全部建设达标,数字化服务平台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启用,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通过实施六融入:即“融入文艺作品创作、融入文化活动开展、融入数字文化建设、融入文化设施建设、融入城市人文建设、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文化主题广场、公园)”,加快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文艺事业,如花绽放。许昌市着力加强文艺精品创排,实施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奖励扶持政策,获得市级奖励扶持的项目有50多个;先后创排了《燕振昌》《灞陵桥》《驻村第一书记》《石榴花开》《曹操与蓝莺儿》等大戏剧目40多部。全市文艺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级文艺奖项7项,省级以上文艺奖项200多项。2018年,许昌市被授予首批“河南省戏曲之乡”称号;2021年,许昌市设立全省唯一的“河南省乡村音乐创作基地”。

——文化惠民,泽被百姓。近年来,许昌市积极培育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了“舞台艺术送基层”“我们的节日”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光明照亮你和我”关爱盲人系列活动,以及送文化下乡、进社区等面向基层的文化活动35000多场次,惠及线上线下群众数亿人次。持续举办“欢乐中原·和谐许昌”系列春节文化活动、三国文化周系列文化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千年文化谱新曲,美景四季皆可游。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动力十足的许昌,正奏响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市的时代强音,以出彩成绩为许昌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责任编辑: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