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下设单位 > 正文

许昌第一外国语实验小学10周岁,听爱的故事流传……

发布日期:2020/7/10 20:27:57 浏览:391

许昌第一外国语实验小学10周岁,听爱的故事流传……

把孩子带回我家,哄着他入睡。看他平静入睡,我也感到了一丝温暖。

又一个周一,重新返校的他,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知道,他已经接纳了这个校园。

——摘自一外老师孙天涯“爱生小故事”

“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一外校长白中兴这样说,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们来说,每周有5天时间和学生朝夕共处,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要超过他们的父母。“爱学生”,要爱得更加具体、更有温度。

一外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李明“一张名片”的故事在一外的老师中广为流传。那是一外初创之时,李明偶遇本校一名学生,厌学、逃避,不愿进班。李明像朋友一样和他聊天,很随意地从包里抽出一张名片交给他:“咱俩是好朋友了,这张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在学校有啥事儿随时可以找我。”孩子小心翼翼地接过名片,并细心保管起来。之后,孩子破除了心理障碍,渐渐融入了校园生活。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偶尔发现这样一件事儿:孩子把李明的名片放在文具盒夹层里保存着,同学多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拿出来“显摆”:“这是咱校长的名片,俺俩是好朋友。”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得意和自豪。据李明讲,这孩子现在偶尔还和他联系,念念不忘“一张名片”的往事。

“爱”,是一外在创立之始就确立下的基因,是一外文化传承的“DNA”,正如该校门口最显眼处那“心育桃李、爱满校园”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彰显着该校的理念,也默默提醒着其中的每位老师。

郑晓云这位“老师妈妈”对此深有感触。她曾带过一个特殊的孩子小辉(化名)。小辉后天失聪,与人交流有障碍。“作为老师,我更加心疼这个特殊的孩子,只想好好保护他。”郑晓云说,为了不让他受到伤害,她想尽办法让班里的学生从心里接纳他,帮助他,小辉也渐渐地融入了班级。然而,一天,一个学生不小心把小辉的杯子打碎了,小辉突然情绪爆发,双眼紧闭、双拳紧握、浑身发颤,哭得声嘶力竭。郑晓云感受到了孩子的伤心和无助,紧紧地把他搂在怀中并安抚着:“孩子不哭、不怕,有老师在,有妈妈在,杯子碎了,咱再买个。”在她耐心安抚后,孩子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情绪也趋于稳定。随后,郑晓云利用午休时间买了个精致的水杯。当她把杯子递给小辉时,孩子先是一惊,而后“傻傻地”看着她笑,突然抱住了她,言语不清地说了句“老师妈妈”。

“老师”“妈妈”,作为寄宿制学校的老师,这两个身份的责任,一外的老师们,都在默默而幸福地承担着。

“爱学生,则为之计深远。”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是老师爱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张丽老师班里上学期转来了一个学生,一个考试成绩从来就没有及格过的男孩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丽把孩子作为重点辅导对象,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孩子,她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夸奖孩子的优点,引导优秀学生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上课时,张丽还会经常提问他一些最简单的问题,树立他学习的信心;他喜欢画画,张丽便经常把他的画贴到教室后面的展示台上供全班观赏,满足孩子小小的“虚荣心”。来自老师、同学的关心,默默影响着孩子,一段时间后,孩子很好地融入了集体,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提起孩子进入一外后的改变,孩子爸妈对张丽老师赞不绝口。

老师的爱有很多种,其中,一外有着自己的个性。在采访中,记者不时能感受到一外老师作为师者的情怀——这种情怀,是他们大方地表达对学生感情的自然,是他们提起学生给的“小惊喜”时眼角含笑的幸福。他们的爱是赤诚的,真心的,大胆的,热烈的。这种爱,串起了他们的生活,让师者的尊严尽显。

正如孙天涯老师所言:“我们从不高估自己的影响力,可是只要我愿意,还是可以在他们心里留些爱的碎片,为自己留些美好的回忆。他们学会写的第一个字,会写的第一个句子,会读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他们的成长足迹,又何尝不是留给我的温暖记忆?教书就是教做人,看见孩子因我一天一天不一样,这感觉真好!”

认真阅读的一外学子

爱,让师者体味幸福

“小美老师,有人找你。”我一扭脸,瞄见窗外一米八多的六年级男孩。他说:“伸手。”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堆零食往我手里塞。我仰着脸儿看着他,感觉自己仿佛才十二岁,情愫初开……

——摘自一外老师罗冰的微信朋友圈

最美的笑容给共处的时光

“现在的孩子都‘能’得很。”这是一外生活老师于晓辉、吴玉珍提起自己带的孩子们时说出的同一句话。

作为生活老师,她们承担的其实是非寄宿制学校放学后母亲的工作,只是躲在舞台的灯光之后,平凡而不起眼。然而,20多个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都要照顾得到,其中的琐碎与繁重,可想而知。“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生活老师的付出,孩子们看在眼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与敬意。“他们会做一些小手工、小制作,有时候会问俺累不累,给我们捶捶背、捏捏腿什么的,乖着呢。”说起这些,吴玉珍一脸幸福。

从“老师爱学生”的责任,到“学生爱老师”的幸福,这是一个互为映射的成长过程,是一外学生在爱的滋养中,逐步掌握“会爱人、懂感恩”能力的过程。

师生情依依

在一外采访当天,记者恰遇市七中七年级学生路坤宁。当日,她约着同学回母校看望老师。一行学生中,除了市七中的路坤宁,还有来自许昌实验中学、建安区三中等学校的七年级学生。他们中,有多名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位居年级前列。“在这个校园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分开快一年了,特别想这里的老师,怀念和他们相处的生活。”路坤宁说,“也多亏了母校帮助我们养成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适应新生活的能力很强,大家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日在现场,还有个老师谭小俭。谭老师声音哑哑的,她说她的嗓子天生容易沙哑。也是因为这个,她的讲桌上,总是会出现润喉片、板蓝根等药品,学生贴心得让她感动。谭小俭在班里设了个信箱,本意是引导学生为班级建设建言献策、说说成长的欢乐和苦恼,不想这个信箱收到的信,更多的是对老师的关心和对身体的“叮嘱”。

懂事、自立,是一外孩子给人的印象;“知道心疼爸妈了”“学会感恩了”,是一外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家长们的评价。

学生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成长,与一外从创立之初就坚持的小班化教育、养成教育及优质生活服务等办学理念密不可分。在一外,每个班级定员40人,不仅便于因材施教、学生管理,还可以让每个孩子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在一外,学校特别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门制定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基本要求》,从“良好品德习惯、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生活习惯”三方面,对学生提出18项明确要求并进行严格训练;在一外,有生活老师专门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食堂里每天都有可口的饭菜,男女浴室定时向学生开放,学校像家一样温馨……

该校德育处主任孙杨介绍,让学生自理、自强,让孩子学会爱人,懂得感恩,是一外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会经常借助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画一张贺卡,做一次家务,帮家长洗一次脚,说一声“我爱你”……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勇敢去说,勇敢去做,以表达对家长、老师的感恩之情。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学校?让孩子屹立在学校正中央,用爱作为一个基石,让爱洒满校园。当孩子毕业的时候,依依不舍;当孩子想起母校的时候,依然骄傲。

——摘自一外李明的微信朋友圈

共同遨游知识的海洋

爱,打造出有温度的教育

周二下午一个不小心,踩空了台阶,没想太多,却不想膝盖逐渐黑紫,脚趾、脚面变得红肿,成了一瘸一拐的样子。摔伤的疼痛感是肯定的,但这次却伴着幸福:学校领导的关心,晨晨的医院陪伴,组内姐妹的关心,年级班主任的照顾,体育组克强、韶华的云南白药,偶遇郭校长送的红花油,老搭档郑老师的帮助……这是个充满爱意和温暖的校园。

——摘自一外老师吴朝玉的微信朋友圈

许昌第一外国语实验小学创建于许昌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2008年。彼时,为了让更多的适龄儿童“上好学校”,许昌实验小学依托本校优质教育资源,顺应当时“名校办民校”的风潮,决定建立一所民办寄宿制小学。许昌第一外国语实验小学应运而生。它的创办为之后许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成立又增添了一块基石,也是我市实施“名校带动”战略的先声。

优秀教师流失,是不少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10年来,一外的教师队伍却始终保持着难得的稳定。“我们提倡‘老师爱学生是天职,学生爱老师是幸福’,但我们还提出要‘班子成员爱老师’,并在专业成长、政治进步、生活关怀、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白中兴说。

用一种制度去激励爱,用一种精神去引领爱,励师志、暖师心,是一外“爱”的基因保持传承而始终强大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工作比较琐碎,校园又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不间断的反思,触及灵魂的体会,不断去捕捉生活的点滴幸福,才能保证工作的激情。”李明说,为了鼓励老师积极打捞教育生活中的感动,提升职业幸福感,激励他们更好成长,一外会定期举行“爱的小故事”征文比赛,让每个老师定期写“爱生心得”;从年级到学校,层层推荐,每月评出“爱生模范”,用制度和激励措施,让老师保持初心,感知幸福。

该校还深入教师当中,发现好人好事,树立榜样。每年的教师节,一外都会评出本校的“金杏坛奖”,其中专门设置“爱生奖”,奖励那些在爱学生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工;每年的12月底,该校还会评选“师德标兵”,并借机举行“师德标兵”演讲比赛,鼓励老师个人心得;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考核、奖励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让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守护者”。

同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一外关心帮助每一名老师,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每一名老师得到不断成长和提高。吴朝玉2010年应聘到一外担任英语教师,至今已有八年。对这所学校,她充满了感情:“这里,领导都没有架子,跟我们关系特别好,有什么最新的教育信息或教育活动都想着我们,老师有什么困难也都记在心上,这让我们觉得自己不是一颗小石子,而是很有分量的。就冲这份感情,豁出去也得努力。”

如今的一外,爱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学校对老师、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学校的爱,学生对老师、学校的爱,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相互激励,彼此成全……一外,真正成了一个爱的大家庭,爱的基因在传承中日渐强大。

说到底,学校是为了孩子们而存在的。让我们放慢知识的脚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状态与生命本质;理清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对立与统一;把握每一位学生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未来社会发展的相互关联,用我们全身心的爱给孩子们一个快乐而幸福的童年。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