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资讯杂谈 > 正文

十四五新开局我眼中的“十四五”:河南许昌花木扶疏绕碧水不负生态不负城

发布日期:2020/11/17 15:07:33 浏览:495

来源时间为:2020-11-16

初冬的许昌,依然树木葱茏,色彩缤纷。2020年11月9日,记者来到河南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内植被茂盛、水系发达,白鹭、黑水鸡等鸟类或在岸边休憩、或在水中嬉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河南许昌以打造“宜居之城”为目标,着力绿色富市、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今开窗见绿、推门进园、出游有水的生活愿景在许昌已悄然成真。

俯瞰许昌市建安区北海公园,城水相依,风景迷人。河南日报记者牛书培摄

守住生态颜值

水清岸绿,青松、国槐、红叶李等200余种树木分植河岸两侧,垂钓的游客怡然自得,长葛市清潩河畔,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可是几年前这里还是人人嫌的臭水沟,河道污染,岸边更是垃圾成山、荒草丛生。

一池水润一座城,清潩河纵贯长葛市区,为了提升城市宜居度,让昔日的臭水沟成为人民的幸福河,2018年起长葛市投入12.5亿元,对清潩河水系进行综合整理,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护砌,新建了30.4公里的滨河道路、7座桥梁、8个滨河游园、4个综合公园,两岸绿化总面积174.2万平方米,实现了广大市民秀水绕城、城水相映的企盼。

“俺家就在清潩河边住,那可是河景房啊,现在说啥也不会搬家了!”提起清潩河整治,家住附近的王铁锤老大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以前见不到的水鸟如今也飞回来了,前一段我们还发现了黑天鹅。”长葛市水利局党组成员谷智建说,清潩河治理不仅有效改善了两岸生态环境,还增强了河道调蓄功能,提高了防汛抗灾能力,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带来绿色产值

白墙黛瓦,亭台水榭,林木葳蕤,曲径通幽,走过一片明清时期建筑就到了鄢陵县唐韵园林。

鄢陵积极探索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发展之路,郑红伟就是这场实践的参与者之一。他在原来的苗圃种植园基础上,精心打造了以旅游观光为主的唐韵园林。

花木扶疏,优势自来。当年苗圃里的樱花园,如今在当地颇有人气。“三四月份樱花盛开的时候,日均游客接待量能有5万多人。”郑红伟算了笔账,2019年仅门票收入就达700多万元。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唐韵园林在职员工122人,全部为本地员工,带动景区周边群众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1.35万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3.6万元。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鄢陵县打出一系列“生态文化牌”,先后规划建成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温泉度假区等综合度假区,推出郁金香文化节、蜡梅梅花文化节等特色文化品牌。目前,鄢陵县已拥有3个国家4A级景区和26个生态宜居区。2019年,鄢陵县旅游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生态旅游综合收入52亿元。鄢陵正在让县域旅游从单纯赏花发展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

许昌市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并行,可谓是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河南日报记者董学彦窦晓雪)

责编:彭向华

5034

换一换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扩大开放,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化豫沪经济合作,吸引越来越多的沪企到河南投资兴业,实现协同发展。在位

11月16日上午,我省党政代表团启程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天际线、地平线、海岸线扩容交会,勾勒出上海都市空间美学的轮廓,诠释着“魔都”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上海凭着一股“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头,发力卡脖子领域,从跟踪模仿,一步步跨进原始创新。

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一座普通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因党的一大在这里召开而彪炳史册。从“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陈延年,到从容就义的瞿秋白,再到畅想“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先烈们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11月16日上午,河南党政代表团启程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抵达上海后,来到圆通总部基地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11月16日下午,河南党政代表团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11月16日下午,河南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考察,如今耳熟能详的“拼多多”正是该公司打造的新电商平台。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座终年排着长队的石库门老房子,如今是繁华大上海人气最高的“打卡地”,也是全国共产党员追寻初心的“朝圣地”。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福祉奋斗终生。

11月17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河南省近日新建一批共3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使河南省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240家,进一步提升了河南省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科技实力。比如,依托郑州大学建设的“河南省晶态分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臧双全教授担任。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