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资讯杂谈 > 正文

2021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4/6 20:47:50 浏览:1121

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研发平台、大型企业及其研究机构,在我市设立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优化提升孵化培育、政策培训、企业认定等服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培育壮大一批省级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雏鹰”企业,加快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建设完善创新载体。复制推广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条支持政策,让更多科技型企业享受“政策红利”。采取经费配套、后补助、奖励等方式,引导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一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星创天地。

深入实施英才计划。坚持“事业引人、环境留人”,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团队激励机制,新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新增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1-2个。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施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计划,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共享使用奖补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科技与金融合作,用好“科技贷”“科技保”等政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为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密切关注市场主体感受,及时完善企业帮扶政策“工具箱”,落实各项减税降费让利政策,精准为企业纾困解难。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实现直接融资135亿元。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用尽一切办法,让企业在困境中活下来、留下来、好起来!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投资行动计划,围绕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等“6大领域”,抓好220个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00亿元以上。扎实做好项目服务,实行“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抓好能信热电异地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优化重点项目评估考核制度,开展项目观摩、“四比四看”活动,提升项目建设水平。着眼补短板、强功能、增后劲,深度谋划储备一批体量大、牵引力强的重大项目,稳步提高项目储备总量和质量。

全面促进消费。发挥耐用消费品的带动作用,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商品消费潜力释放。扩大县乡消费,高标准建设城乡高效配送示范城市,加快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促进城乡商品和服务双向流通。培育发展新兴消费业态,完善“互联网 消费”生态体系,积极推进网络零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消费少烦心、多舒心。

推动外贸平稳增长。鼓励外贸企业开发新兴市场。发挥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作用,办好第3届发制品跨境电商大会,提升发制品出口优势。扩大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出口份额,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

(四)突出宜居之城建设,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与县域基础支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郑许一体化。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加快实施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持续加强“六大对接”,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加快许港产业带建设,推动《许港产业带发展规划》获批,抓好平安智能制造科技园建设。加快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建设,推进绕城高速、郑南高速郑州至许昌段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有序实施6个市域铁路站点小镇、忠武路沿线、“双创”宜居示范区魏都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走紧凑型、内涵式发展路子。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安全、整洁、有序、智能的城市。实施路灯照明、园林绿化、高速出入口等提升工程,抓好毓秀路、天宝路等8条主干道路功能完善工程,扎实推进125个老旧小区改造。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统一的土地储备机制,提高土地“大收储”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城市“四治”,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全域海绵城市等创建工作。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县域产业支撑,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发展壮大“回归经济”。加快县城发展,提升承载能力,积极承接农村人口转移。深化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加快鄢陵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实施乡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质量。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高标准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入落实试验区改革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务实推动“5 1”改革,破解乡村振兴“人、地、钱”要素制约,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宅基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加强产业帮扶,促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以乡村振兴接续推进脱贫村发展。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技术攻关,新建高标准农田6.1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670万亩以上。严格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以“六高”“六化”为方向,实施绿色品牌农产品“五个一”行动计划,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载体建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办企办社,培育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00家。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运动战”,防止“一刀切”,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完成6.5万户省定户厕改造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域创建,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基本达到100。规范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排查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提升乡风文明。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厚植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务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开校长职级制,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进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市场化改革。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推进平台交易全覆盖。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文化、价格等领域改革。

深入推进开放招商。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加大专题招商力度,拓展豫沪合作,深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交流合作,掀起谋开放抓招商新高潮。大力实施精准招商,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引进优质项目,提升产业承接水平。创新招商模式,推进网上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探索发展“飞地经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对德合作,加快中德(许昌)产业园和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加快开放平台建设,确保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积极申建许昌综合保税区、中国(河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扎实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全面清理重复、变相和违规审批,持续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间,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流程再造。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加强“i许昌”平台建设应用,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可办”。着力营造法治诚信环境,政府带头守信践诺,引导全社会树立契约精神。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壮大民营经济。深入开展“两个健康”“一联三帮”行动,精准施策纾困解难,助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全面落实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推动政企沟通交流规范化机制化。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完善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实施企业培育行动,新增“小升规”企业100家、“隐形冠军”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突出标本兼治,抓好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管控,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确保完成省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深入实施“四水同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地表水质持续改善。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风险防控,加快污染地块治理修复。

加快建设森林许昌。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加强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果树进村”,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1万亩,力争在全省率先全域建成“省级森林城市”,让许昌生态底色更浓更亮!

强化节能减排降碳。研究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化。坚决压减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持续降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推动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全面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运输结构,加快“公转铁”步伐,开工建设禹州矿山专用铁路线,加快长葛大周“空铁公水”多式物流园规划建设。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工业固废处理的标准制定和产业培育,探索打造“许昌模式”。

(八)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切实办好群众关切的事情,以惠民为民的“升级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一是稳定居民就业;二是实施惠民医疗工程;三是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四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五是提升城市宜居度;六是加快补齐农村教育短板;七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八是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九是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十是扩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面。这些实事是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坚决兑现!

稳定扩大社会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落实失业保险普惠稳岗返还政策,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监察,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全面推进教育新三年攻坚。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扩充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和城市学校学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六个一百”培育工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学校布局优化调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9所、幼儿园20所。抓好教师“两房”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