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下设单位 > 正文

许昌市促进民间投资经验做法

发布日期:2018/10/24 1:53:17 浏览:995

许昌市是河南省民营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80,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9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6540.7亿元,年均增长23.6;2016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078.1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国10.8个百分点;2017年1-11月,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029.9亿元,增长7.4,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保持良好态势。

一、许昌市促进民间投资经验做法的主要特点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民间投资增长的“定心丸”。历届许昌市委、市政府持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着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十一五”以来,许昌市委、市政府不断解放思想、主动作为,通过改革改制,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污水处理、供水、供热、医疗、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实施了100多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0亿元以上,带动民间投资增长的同时,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的壮大,为下一步增长夯实了基础。为积极适应新常态,继续有效拉动民间投资增长,2016年、2017年,许昌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召开高规格的民营经济座谈会,强调许昌经济发展的活力在民营、潜力在民营、希望在民营,进一步传递“亲商、富商、安商”理念,拉高标杆、转型发展,为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发展、民间投资增长指明了方向、指出了途径。

(二)大企业是民间投资的“火车头”。2016年,许昌市的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公司、鑫金汇公司等民营企业主营业务年收入均超过百亿元,平均投资增速超过18。2017年全市大企业投资增长15以上,其中,森源集体、黄河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投资增速超过17。

(三)企业家是民间投资的“领航者”。“十二五”期间,许昌市25位优秀民营企业家带领企业实现了主营业务年收入超10亿元。2017年以来,百亿元级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投资信心充足,如:乔秋生带领黄河集团投资310亿元建设黄河科技园和黄河工业园,楚金甫带领森源集团投资100亿元发展纯电动汽车,朱献福带领众品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四)良好环境是民间投资的“信心源”。长期以来,许昌市致力于打造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民间投资增长的优良外部环境。“十二五”期间,许昌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至90项、办理时限缩减62.2,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的省辖市之一。2017年上半年,又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许政﹝2017﹞31号),同时印发了加快推进“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改革、投资项目模拟审批、网上审批等7个专项实施方案(办法),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许昌市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主要措施

(一)对标提标,营造浓厚发展氛围。一是思想认识再深化。连续两年在长葛市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提高各级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认识,统一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形成了“学习长葛经验、发展民营经济”的共识,在全市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民营经济发展热潮涌动,纷纷投身二次创业浪潮,仅近两年就开工建设了黄河集团投资310亿元的黄河科技园和黄河工业园、森源集团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众品公司投资60亿元的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等重大民间投资项目,近日,瑞贝卡集团投资120亿元的超级电容器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二是发展标杆再提升。许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杭州、苏州、常州、湖州、金华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震动和反响,全市各级各部门对标先进,找差距、谋举措、补短板,真正把民营经济摆到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推进,助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三是支持政策再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决策部署,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出台了支持开拓市场、搞好金融服务、推动创新发展、做强人才支撑、优化服务环境等38项具体措施,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积极构建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发展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在许昌落到实处。

(二)政策引导,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坚持“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的理念,制定清晰的产业发展、创新支持、人才引进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发展。一是引导企业明确产业投资方向。制定出台中国制造2025许昌行动纲要、服务业“1242”发展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计划等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引导民间投资方向。工业方面,持续把装备制造业确定为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5以上,集聚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400多家,培育形成全省首批千亿元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5提高到近28,其中,新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几乎全部为民营企业,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民间投资结构和民营经济结构。服务业方面,通过“1242”服务业计划的实施,引导民间资本加快进入服务业领域,2017年实施的47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占了42个,带动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33。比如,众品集团启动“物联网 转型”,成功打造了鲜易网、冷链马甲、日日鲜三个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由食品加工企业到平台运营商的华丽转身,受到李克强总理的高度评价。二是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采取争取政策性支持资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税收抵免、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实施重大技改项目,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全市3家企业入选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家企业入选全省“互联网 ”工业创新示范企业,3家企业成为全省智能制造工厂试点,智能制造占装备制造业的40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比如,远东公司投资10亿元对传统机械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120条机器人生产线,实现了传动轴关键零部件的全自动生产制造,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5以上。森源集团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创造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智能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从订货、设计、加工、配送、检测、运送至发货完整的数字化制造过程,为全市制造企业向工业4.0迈进树立了样板。三是引导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许昌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市本级年度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超过500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热情,黄河、森源等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全市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达到146家,市级创新研发平台174家。森源电气在北京中关村清华科技园设立了“两部两院”(国际业务发展部、战略投资部,微电网与核电力装备研究院、电动汽车技术研究院),万里路桥集团在全球首创了振动搅拌技术,振动搅拌技术业务连续2年爆发式增长300以上。四是引导企业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实施“许昌英才计划”,设立15亿元许昌英才基金,许昌英才港建成开港,近五年,累计拿出2亿元重奖科技功臣和优秀创新型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在90以上;2017年,首批16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和59名高层次人才获得3299万元“英才基金”支持。五是发展壮大产业基金。市级先后设立了赛伯乐产业投资基金、中鼎开源产业基金、浦银基金、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等6支产业类投资基金,资金规模到75亿元,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力旋公司锂电子动力电池等项目获得基金支持,培育发展壮大了一批中小型高成长性民营企业。

(三)简政放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推进行政服务便利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一是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98项,是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辖市之一。全面实行市县两级权责清单,市政府工作部门的权力事项压减14,县级政府(管委会)工作部门保留行政职权精简13.5,厘清政府权力边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二是全面推行政府“三个一”服务。以“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为目标,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7个配套文件同步实施,15项重点改革任务统筹推进,实现“三个一”办理事项335项。全面推开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工商登记“零见面、零跑腿、零成本”。三是推进投资审批便利化。制定实施《许昌市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行重点企业(项目)“直通车”“一表通”和模拟审批服务,行政审批办理时限缩减62。推行“互联网 政务服务”,将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许昌市政务服务网连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一个入口受理办理,实现“网上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依责监管、全程监察”,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2016年以来已在线办理投资事项近1200件。四是坚持企业服务机制。政府真正把自身定位于民营经济的“守夜人”“搭台者”和“清障手”,坚持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等,市县两级共选派首席服务员1069人、联系企业1398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用足用好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等四项对接,在市场开拓、要素保障、企业减负、转型解困等方面解决了一大批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许昌市连续获得全省年度企业服务综合考核第1名。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把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放在首位,支持实干、鼓励创新,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四)创新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成功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为契机,制定实施《金融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意见》《优化企业融资服务若干政策措施》,创新融资方式和金融支持方式,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制定实施《许昌市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计划》,建立企业上市后备企业队伍,培育主板上市民营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24家,中原股交中心挂牌民营企业10家,仅2017年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就达到126亿元。二是强化政银企对接实效。制定实施《银政通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坚持每季度组织政银企洽谈会,由政府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项目,2017年的银企项目洽谈会,20家银行业机构与282家企业的316个项目达成签约意向157.8亿元。制定《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小额贷款创业扶持资金,为81家企业新提供担保2.5亿元、95家中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2.1亿元。三是着力化解企业金融风险。当企业遇到困难主动出手、雪中送炭。设立总规模8.43亿元的企业发展互助资金,建立企业调贷资金池,2017年为企业调贷2.14亿元,累计滚动为企业调贷超过68亿元,帮助100多家企业化解了财务风险、渡过难关,也避免因为相互担保累及优质企业。

(五)培育企业,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通过培育壮大民营企业促进民间投资、激活民营经济。一是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发展计划。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8家,其中,民营企业达到5家,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数量居河南省第1位,占全省入围企业的三分之一。森源集团主营业务收突破300亿元、入围中国企业500强,鲜易控股成为行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智慧冷链物流平台,黄河集团是亚洲最大人造金刚石生产企业,瑞贝卡公司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