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许昌 > 企业单位 > 正文

许昌县:文化香飘遍乡村

发布日期:2016/6/25 8:51:15 浏览:478

近日,在许昌县农村采访,处处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氛围。近年来,这里富裕起来的农民越来越注重精神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农忙工作之余,他们或舞文弄墨,或娱乐健身,或畅游于知识的海洋,或陶醉在戏曲文艺之中,日子过得十分惬意而富有品位。书画村里墨香浓尚集书画村虽名之为“村”,实际上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团体的称号,她已成为许昌县乃至许昌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在“村口”迎接我们的负责人叫常亮,他是尚集镇西街村人,身份仍是农民,书法却远近闻名。在“书画一条街”常亮的创作室里,几位书画爱好者正在切磋技艺。隔壁的展览室,出自30多位尚集人笔端的近百幅作品正在展出,一幅幅作品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或酣畅淋漓,或疏朗清秀,或潇洒飘逸,其中既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精品,也有普通书法会员的作品,还有几位小学生的习作。尚集镇自古有着习书的文化传统。书画一条街建成后,每天来这里交流和求教的人更多了,不光尚集的,还有附近三里五村的,县里、市里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都来。尚集书画村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5人,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22人,市、县级书协、美协会员和书画村会员126人。这不,年近七旬的尚喜全老人正在辅导自己5岁的孙子练习书法,小孩子写起字来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别看老人腿脚有些不灵便,自嘲为“东倒西歪翁”,但一手小楷却写得秀媚多姿。尚集镇党委书记周亮军告诉记者:“书画村成立后,人们聚在一起,都在谈论诗画。一个更明显的变化是,在尚集,过去谁家有喜事,人们大多是送钱送物,而今是送字画。结婚生子、乔迁新居,主人都以收到字画为荣。”文化大院魅力大“不打麻将不捣乱,文化大院转一转。”如今,茶余饭后到文化大院“吃”文化快餐已成许多许昌县农民的生活习惯。“别看这文化大院地方不大,作用可不小。在这里既锻炼身体,又长见识,老百姓都愿来。”桂村乡水道杨党支部书记杨德民的话道出了文化大院的魅力。许昌县是全国农村文化大院的发源地。目前,全县文化大院已发展到400多座,几乎达到每个行政村一座,且大部分场地宽敞、设施齐全,都配备了图书杂志、电教设备、科普光盘、娱乐器材等,有108家文化大院还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等高档健身设施。文化大院成为农民愉悦身心的“乐园”。群众在这里自演、自画、自娱、自乐,不但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要,而且孕育出了如胡寨小剧团、苏桥镇杜寨书会等一批闻名全省、全市的文化品牌。文化大院还成为普及科技知识的“播种机”。几年来,许昌县通过文化大院在全县农村共推广农业新技术120多项,使5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一种以上实用技术,并涌现出了一批“科普先进村”、“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吸引力决定生命力。许昌县文化大院之所以25年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我们依据农村和农民实际,把农民健身与;健脑;、;找乐;与;找路;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县委书记王民生的话不无道理。群众文化呈异彩许昌县的文化活动根植于群众之中,群众参与度高是一大特色。白天,农家书屋里挤满了看书读报的村民,各类科技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如火如荼。一到晚上,村民们就携家带口跳舞、唱歌、做游戏,自娱自乐。每年,由政府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电影晚会、游园活动、体育竞技等文化活动不下500场次,一年一度的“欢乐许昌县”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群众性文化盛会,参与群众达100万人次。农民自发的文化活动同样精彩。灵井镇兴源铺村的农民以村史为题材拍出了《鬼子进村》DV片,在全国首创了农民拍DV片的先河。农民编导赵兰卿和主演马红旗还被请到央视名牌栏目《小崔说事》做客。艾庄乡湾鲁村的铜器舞不仅获得了河南省民间艺术大赛金奖,还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有专业、业余秧歌队、腰鼓队、盘鼓队、舞狮舞龙队400多个,个体电影放映队和农民业余剧团213个。艾庄乡袁庄村成立的光辉曲剧团,近3年排戏10部,演出260场,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剧团。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带出了文明乡风。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现象少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新风日盛。全县先后涌现出50多个“文明村”,1万多户“五好家庭”和100多个“道德建设好公民”。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